按钮文本
陕西省农业品牌网欢迎您!咨询电话:029-81318081
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老区新貌|赤水潺潺樱桃红
来源:陕西日报 | 作者:陕西农业品牌网 | 发布时间: 2022-05-18 | 855 浏览 | 分享到:

初夏时节,在渭南市临渭区和华州区交界处,一条名为赤水的小河由南向北静静流淌。赤水河畔,樱桃树连成了片。

5月15日,记者走进临渭区玉龙樱桃种植家庭农场,看到红彤彤的樱桃挂在枝头。“当下正是樱桃的热卖期,有一部分早熟的品种都卖完啦!”农场负责人蒋振利介绍,“40多亩地栽植了5个樱桃品种,有一部分晚熟品种还没熟。”

沿着赤水河,像这样的家庭农场,蒋振利还有2个。他说:“虽然工作量大,但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,生活一天比一天好,一点儿也不觉得累!”

这条河里流淌着的红色基因,哺育着这一方水土。

在以这条河命名的村庄——赤水村的西南处,是有着悠久而光荣历史的私立赤水初等职业学校(以下简称赤职)旧址。这里不仅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,还诞生了陕西地区第一个团组织——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赤水支部。

“赤职是陕西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王尚德于1922年9月创办的。此后,王尚德等革命先辈以此为阵地,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,使赤职成为渭南地区名副其实的革命阵地。另外,党组织还利用赤职作掩护,转送了许多进步青年奔赴延安,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。”渭南市临渭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凯说。

“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,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,更要接续奋斗,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。”赤水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庆告诉记者。在这个有着255户910人的村子里,一半的家庭都种植樱桃,仅这一项农户年收入就超过2万元。这并非大自然的馈赠,而是村民接续奋斗的结果。

2005年,该村村民郭小波在订阅的报刊上了解到山东的樱桃卖得好。于是,他专程去西安新华书店寻找和种植樱桃有关的书籍,并购买回来和其他村民交流。随后,他又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到村里开展调研,确定赤水村属于樱桃的优生区。

这些坚定了郭小波种植樱桃的决心。2006年,他通过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樱桃新品种和新技术,并和6户村民共同栽下樱桃苗。等到2012年樱桃挂果,一亩地就卖了近3万元。同年,在首届赤水樱桃采摘节上,村民蒋振利一天就卖出了6万元,让乡亲们大为振奋。这一年,赤水村樱桃种植户增加了50多户,种植面积增加了200多亩。

“我们为了发展樱桃产业主要做了两件事:一是成立了临渭区赤水大樱桃专业合作社;二是鼓励合作社成员积极参与村委会选举,加强合作社和村委会的合作。”郭小波说。

被推选为赤水大樱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郭小波,在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后,为樱桃种植品种、种植技术等制定了标准,并积极找客商、组织货源,引导产业良性发展。如今,赤水村的樱桃产业已成规模,赤水樱桃采摘节连续举办11年。

“樱桃产业的发展,让种樱桃的人腰包鼓了起来。采摘节的举办,游客随之而来,其他村民有的从事餐饮业,有的搞起了物流,有的做旅馆,大家的副业收入都提高了。”张东庆说。

赤水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促进村里的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——打机井、铺设管道、道路硬化、绿植栽种等各项工作全面完成。如今,行走在赤水村,赤水潺潺,绿荫成林,如同漫步在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景画中。

(记者 李妮)

接续奋斗者正青春

李妮

赤水河畔的赤职创办以后,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。他们矢志不渝、不畏艰险、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被后人继承。如今,虽然当年战火纷飞不再,但是记者在赤水人奋斗的干劲中,感受到了这股跨越时空、永不过时的力量。

没有区位优势,缺乏丰富资源,如何才能让村民更富裕、产业更兴旺,是摆在如今的赤水人面前的难题。一次次尝试,一次次失败,一次次积累,在不断试错中,赤水人找到了适合自己村情的产业发展模式,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赤水村成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。

乡村振兴是一场持久战。赤水河畔,接过接力棒的后人正值青春。他们传承红色基因,砥砺初心使命,把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,用实际行动逐梦小康、共谋发展。从赤水人勤劳的双手、朴实的话语、奋斗的精神中,我们有理由相信,赤水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