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钮文本
陕西省农业品牌网欢迎您!咨询电话:029-81318081
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:产业“三好”促“三有”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
来源:陕西学习平台 | 作者:陕西农业品牌网 | 发布时间: 2022-10-17 | 241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鱼河镇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,凝心聚力选准好产业、培育好产品、创新好机制,因地制宜发展设施蔬菜、经济林果、富硒水稻三大产业,推动形成产销一体、农旅融合的全产业链条,实现镇有主导产业、村有骨干产业、户有增收项目,探索出产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子。

榆阳区鱼河镇位于榆林城南31公里,属明清古镇,古称“鱼河堡”,辖13个行政村39个村民小组,总面积96平方公里,耕地面积2.9万亩,常住人口3.2万人。该镇立足资源优势,全力构建设施蔬菜、经济林果、富硒水稻三大产业布局,推进产销一体、农旅融合,实现镇有主导产业、村有骨干品种、户有增收项目的“三有”目标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产业基础,先后获评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”“国家卫生乡镇”“陕西旅游特色名镇”“陕西历史文化名镇”等荣誉称号。

许家崖村省级蔬菜特色产业园区许家崖村省级蔬菜特色产业园区

因地制宜选准好产业 走出“一村一品”致富路

鱼河镇有无定河、榆溪河穿境而过,土地肥沃,稻田千亩,素有“塞上江南、鱼米之乡”之称。但随着人口增加,在人均不足一亩的川道地上种植玉米、西瓜等传统作物效益低下,无法满足农民增收的强烈需求,社会矛盾日益突出。该镇紧抓榆阳区“3+2+X”现代农业发展契机,因地制宜确定川道发展设施蔬菜、山地发展经济林果、沿河发展富硒水稻的产业布局,走出“一村一品”的致富路。一是整镇推进设施蔬菜为龙头产业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、农田水利和农网改造项目,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,统一规划设计,明确建设标准,将每个大棚建设补助提高至3万元,创新以租代建等方式鼓励群众参与。先后建成11个设施蔬菜专业村、3个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,一举发展成为全市设施蔬菜第一大镇,并建成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”。截至2021年底,全镇设施蔬菜示范园区总面积突破1.1万亩,年产蔬菜1.4万吨,产值达1.3亿元,设施蔬菜产业参与群众超1.6万人,占总人口的80%。二是以标准园建设为抓手发展山地林果。以合作社为主体,集中连片整治荒地改良品种,分年度落实标准园建设补贴、后续管护补贴、防雹网建设补贴等全方位支持机制,调动群众积极性。按照“五统一分”(统一规划设计、统一组织实施、统一苗木供应、统一技术指导、统一管理模式、分户栽植管护)的模式,发展8个山地苹果、核桃、葡萄、西梅、榛子等特色经济林果基地,全镇总面积突破8000亩,建成省级千亩葡萄示范园项目,打造观光长廊等节点景观。三是提标扩面推进传统水稻产业转型升级。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,将传统水稻种植成功转型为富硒水稻产业,实现规模、技术、产品提升。水稻种植面积从500亩发展到4000亩,引进新品种36个,建立水稻分选包装线,发展稻渔综合养殖,水稻亩产增加300斤。产品升级为有机富硒大米后,单价从2元/斤跃升至10元/斤,“四娃圆梦家庭农场”成功入选全国家庭农场典型案例。四是强化服务培育壮大特色产业。新建村沙漠红薯通过参加展销竞品一炮走红供不应求,亩产收益超万元。郑家沟村火龙果、佛手瓜、芭乐果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直播成为近郊采摘热门“打卡地”,林下养鸡、桑蚕养殖等特色产业形成“百花争艳”的良好局面。目前,鱼河镇老百姓种植的蔬菜、瓜果、稻米主要供应榆林城区居民,反季蔬菜占到了榆林市场供应量的15%。

4000亩富硒水稻产业园4000亩富硒水稻产业园

多措并举培育好产品 赢得“鱼河品牌”好口碑

农产品质量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老百姓收益高不高。鱼河镇坚持把质量和品牌放到第一位,全心全意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,做大做强“鱼河”品牌。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。健全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,全镇62个种植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农产品经营主体全面纳入监管名录库,所有温室大棚实行编号管理并推行“四个一”制度(一张禁限用农药名录、一份农产品种植规程、一份生产档案记录、一个废弃投入品回收桶),成为全市首个推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、实名制追溯和生产档案电子化管理的试点乡镇,全镇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8%以上,顺利建成“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镇”。二是加快农产品质量认证。将农产品质量认证作为基地建设的重要一环,成立专班同步开展认证工作,持续增加绿色、有机产品总量。目前,王沙洼、梁渠等8个设施蔬菜种植基地生产的西红柿、菜豆、葡萄、桃子和枣等农产品获得省农业农村厅无公害农产品认证。三是精心打造“鱼河果蔬”“鱼河大米”品牌。建立工作专班开展品牌建设与营销工作,成功注册“鱼河大米”“鱼河果蔬”商标,完成品牌字样、宣传海报、产品包装、外立广告等全方位设计,开发“礼盒菜”“一周菜”等产品,建立线上线下“鱼河果蔬”商城,让鱼河果蔬更好地“走进千家万户”。结合鱼河果蔬销售大数据平台,积极引导农户面向市场需求调优种植结构,开发有机西红柿、小样莲花菜、食用仙人掌等高附加值新型产品,丰富市场供给,做强“鱼河”品牌,增加农民收入。“鱼河大米”“益养源米茶”已入选“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”。

千亩省级高标准葡萄产业园区千亩省级高标准葡萄产业园区

“接二连三”创新好机制 盘活经营提效益

鱼河镇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、创新经营模式,实现农产品就地增值,有效破解农产品效益低、产品同质化、丰产不增收的问题。一是项目为主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。以国家级设施蔬菜基地和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交易中心建设为抓手,以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,分片布局4个果蔬育苗基地和6个储藏冷库,完成葡萄、西梅、火龙果酿酒生产线和果品深加工项目。二是缤纷旅游节推动农旅融合发展。培育香瓜、草莓、葡萄、西梅、火龙果等特色采摘项目,成功打造鱼河府城隍庙为国家3A级旅游景点,持续增强每年正月十三、八月初二“城隍出府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,开放彭德怀临时军事指挥所旧址、60年代防空洞红色景点,构建起两条乡村旅游线路。举办“时令水果采摘节”“无定河、榆溪河流域稻花香及长城边塞寨堡采风观光摄影节”等旅游节事活动,实现月月有活动、季季有新品,产业融合业态更加丰富。三是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。探索“村组联合、公司运营、产销一体”的发展模式,成立镇级股份经济合作联合总社和镇级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,吸纳16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股民群体,提供农资采购、品牌创建等系列服务,盘活资源资产。通过“一头连农户、一头接市场”的方式,将全镇农副产品进行统购直销,鱼河果蔬供应榆林市区近50家机关企事业单位,日供应量近10吨,年营业额突破千万元。

鱼河镇紧抓产业布局、产品质量、产销结合关键环节,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优势、品牌优势和机制优势,区域统筹、抱团突破作用不断放大,跑出了产业强、农民富、乡村兴的“加速度”,打造了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