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,正是大棚西红柿集中上市的时节。7月21日,记者走进旬邑县土桥镇镇头村西红柿种植基地,掀开大棚的门帘,生机勃勃的果蔬映入眼帘。饱满的西红柿缀满枝头,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光泽。
眼下,正是大棚西红柿集中上市的时节。7月21日,记者走进旬邑县土桥镇镇头村西红柿种植基地,掀开大棚的门帘,生机勃勃的果蔬映入眼帘。饱满的西红柿缀满枝头,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光泽。
“咱家的西红柿皮薄、瓤沙、汁多味甜,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……”种植户吴斌一边忙着采摘成熟的西红柿,一边对记者说。
吴斌是一名退伍军人,今年是他第一次在大棚里试种西红柿。他几乎每天都扎在大棚里,施肥、控温、调节光照,一点不敢马虎。经过他的精心打理,大棚里的西红柿植株枝叶茂盛,挂果率很高。
“退役不褪色。2021年,我回乡创业,想以一名军人的情怀投身家乡建设。”吴斌说。
目前,吴斌承包了20亩地,建设了20座蔬菜大棚,种植了吉佳、索尼娅两个品种的西红柿。
“西红柿即将进入销售旺季。预计棚里的西红柿日销量能达1吨,一个棚年收入能有2万元。”吴斌喜上眉梢。
柿红钱袋鼓,人勤收获丰。大棚西红柿种植不仅给吴斌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,让他鼓起了“钱袋子”,还带动附近乡亲增收。“在这儿一天工作8个小时,做活轻松、离家近。我不仅有了一份收入,还有时间照顾上自家的2亩田。”当地群众张淑梅乐呵呵地说。
“吴斌的西红柿大棚是苏陕协作资金支持下得到发展的典型。”镇头村党支部书记张红利说,“现在,村子利用苏陕协作资金,围绕特色种植业,通过打造高标准农旅融合休闲产业基地,带动村民共同致富。”
产业兴、乡村美、农民富。近年来,土桥镇坚持把种植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、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,持续扩大生态果蔬种植规模,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,促进农业转型升级。
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聚焦村子特色产业,扩大蔬菜大棚建设规模,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,让‘产业链’串起群众‘致富链’。”张红利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