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钮文本
陕西省农业品牌网欢迎您!咨询电话:029-81318081
陕西富平县:火红柿子火红年
来源:陕西学习平台 | 作者:陕西农业品牌网 | 发布时间: 2023-02-01 | 97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凭借着“事事如意”的好彩头,柿子饮品、柿子礼盒、柿饼礼盒等一系列产品已成为市场上亮丽的风景。火红的柿子做成了大产业,带动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,也让产地群众过上了好日子。

春节期间,记者来到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,在这个有着2000多年栽植柿子历史、被称为“中国柿乡”的西北小城,感受火红柿子给农民带来的“甜蜜”变化。

过了石川河一路向北,柿子林逐渐密集起来,农民房前屋顶的柿饼挂晒棚也多了起来。春节前后是柿饼的销售旺季,进入优质柿子产区,道路两旁的柿饼摊点比比皆是。除了柿饼摊点,一路上还有许多柿子企业、合作社的招牌,以及“富平柿饼,甜蜜中国”等宣传语,传递着当地人对柿子产业的自豪和喜悦。

柿子经济林(图片由刘苍锋拍摄)

柿子经济林(图片由刘苍锋拍摄)

“富平的大尖柿子个大皮薄、肉多味甜,是制作柿饼的优良品种。”刘雪妮有着多年的柿子种植经验,她种的柿子基本都加工成柿饼出售。提起加工过程,刘雪妮直言不容易,“从柿子到柿饼要经过削皮、吊挂、晾晒、揉捏、出霜等过程,要一个多月时间才能做好。”

刘雪妮所在的曹村镇是富平优质柿子镇之一,几乎家家有柿园、户户做柿饼。近些年,依靠“政府+合作社+农户”的模式,曹村镇大力发展柿子产业。刘雪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去年柿子产量比较高,果园共生产了2.8万余斤柿子,加工成6500余斤柿饼,算下来有3万多元的利润。

在富平,像刘雪妮这样以柿子栽植和柿饼加工为主的农户还有很多。目前全县柿子种植面积36万亩,年产鲜柿28万吨,加工柿饼7万吨,柿子产业从业人数达13万人。2022年全产业链产值达65亿元。

“过年了,欢迎来看看柿子产业的发展。”看到记者来访,庄里试验区三河村党支部书记莫代武笑着说。三河村是集柿子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等为一体的特色村,全村柿子种植面积2300多亩,柿子产业已成为该村主导产业。这些年,莫代武见证了柿子产业给村集体经济带来的变化。

“离过春节还挺远,村里的柿子、柿饼就卖光了!”莫代武介绍说,三河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,建成了柿子产业示范基地,柿子柿饼的收购、包装、运输等都能在这里进行,村民农闲时也可以来这里上班赚钱。“村集体经济收入这几年稳步增加,去年纯收入20多万元,村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好,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.9万余元,去年突破了2万元。”莫代武说。

柿饼手工制作周期长、加工量上不去,一直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。近几年,随着富平柿子产业不断发展,一大批龙头企业开始参与,加速推动柿子行业转型。走进富平县永辉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柿子产业园内,现代化智能化的生产线让人眼前一亮,3秒钟削完一个柿子,72小时完成一批次干燥脱水……经过分选规格、称量包装、贴物流标签等多道工序,软糯香甜的柿饼就打包完成,再通过物流走向千城万店。

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,近年来,富平县委将富平尖柿产业作为特色主导产业来抓,出台了一系列坚实举措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。富平县纪检监察机关及时跟进监督,围绕柿子产业发展开展“机动式”巡察、“专班式”监督,夯实相关部门主体责任,切实打通政策落实中的堵点难点,推动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,督促全产业链发展、项目建设、奖补资金发放等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,为柿子产业发展注入活力。

“柿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风清气正的环境。”富平县委常委,县纪委书记、监委主任雷丁林说,“新春开新局,我们将以精准有效监督助力柿子产业发展,用扎实工作保障政策落实,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红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