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钮文本
陕西省农业品牌网欢迎您!咨询电话:029-81318081
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:稻花香里说丰年稻丰鱼肥富农家
来源:陕西农村网 | 作者:陕西农业品牌网 | 发布时间: 2022-08-30 | 1029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带着诱人香味的米饭菜端上了桌,红绿相间的辣炒青菜,红汤锅里肥嫩的泥鳅段,汤白肉美的清炖鲫鱼,饭粒油亮、香味浓郁的米饭……一眼看去,就让人食欲大增。这些美味来自于梁山镇荣国村稻渔综合种养即“稻田+”模式产出的优质食材。

汉中市南郑区梁山镇荣国村,这里是区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核心区,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1300亩,稻渔综合种养这种生态模式不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稻米、水产品,还通过托管代养带动周边四个村110余户贫困户,实现了百姓共同致富。

稻渔共养提质增效。 

在捕捞完泥鳅后,李小华带领笔者一行来到田间,一块块分割好的稻渔种养综合田有序排列,稻穗低垂,游鱼浅跳。

“这是一种生态互补的养殖模式,要在保证水稻正常生长的前提下,为甲鱼、泥鳅等提供栖息和摄食生长的安全水域,稻田为水产品养殖提供氧气。同时水产品的呼吸排泄为水稻光合作用提供营养,实现了一水两用,一田双收,是一种非常环保的生态养殖方式。”荣国村党支部书记贾涛说道,“稻田养甲鱼、泥鳅,水塘种稻,就可以不使用化肥农药,且鱼在无污染的水体中生长,我这里的稻米是真正的有机稻米,稻米的口感好,营养价值更高。”

为学习“稻田+”的种养模式,荣国村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带头人李小华奔波至浙江、湖北潜江、仙桃、重庆等地,多方观摩、反复试验,探索出“稻田+鱼”、“稻田+泥鳅”、“稻田+甲鱼”等生态种养殖模式,如今已有400余亩的规模,“稻田+”也为李小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。

李小华说,水中危害鱼、虾、蟹健康的主要物质是氨氮和亚硝酸盐,若养殖水域的水产粪便或过量饲料未及时清理,大量的该种物质的存在就会增加水产的死亡率。而水稻却可以将氨氮与亚硝酸盐作为营养吸收,既净化了水质,又能给水产提供栖息场所。在稻田开沟占比10%的情况下,优质水稻亩产量能达到600斤,优质稻米约350斤(按田块面积),产值在1750元左右;水产养殖的主要为甲鱼、泥鳅,亩产量在2000斤左右,产值18000元左右。“这样一来综合产值能达到每亩19700元左右近2万元,是传统稻田种植的十倍左右,而且稻和鱼的品质更佳,也让人省心了很多。”前期的成功,也让李小华从“稻田+泥鳅”扩展到了“稻田+甲鱼”、“莲藕+泥鳅”等,均有不错的效益。

如今,梁山镇荣国村在李小华的辐射带动下,将目光瞄准到了附加值更高的“稻田+渔”上,今年新发展的200余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投放乌鱼、翘嘴鱼(翘嘴红鲌)、黄辣丁等市场前景好、附加值高的食用鱼60万尾。

养殖托管辐射惠民

水产价值高,如何科学的扩大规模是关键。梁山镇荣国村根据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实际和贫困户实情,引导、鼓励和支持村内专业合作社、企业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中,对无劳动能力、无养殖条件、无技术和无管理经验的贫困户,通过“村集体(党支部)+新型经营主体(合作社/家庭农场)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引导农民以养殖托管代养扶贫模式,带动贫困户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业脱贫。截至2021年12月底,荣国村参与稻渔综合种养发展的4家合作社为荣国、利民、前丰、永固四个村的150户贫困户,每户当年分红达1100元。托管代养模式形成了企业承担风险、政府实时监管、贫困户无风险受益的良性循环,为百姓同奔小康、乡村稳步振兴奠定了基础。

时近九月,在荣国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的稻田里,荣国村7组的龚莲英正在将稻田里的水排放出来,为收割水稻做准备,她一边干活一边告诉记者,“最近是趁着天气好,要快点把水放低,抓紧收割,长时间低水位对鱼不太好。我在这干活,一天能挣80块钱;平时在这里锄草、投料、砌坎子,也能挣到60元,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;再加上年底给我们分红,一年在这里可以挣到10000多元。在家门口务工,家里的事情也不耽误,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好。

据梁山镇驻荣国村包联干部介绍,水稻综合种养模式,是一种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模式,它实现了一水两用、一田双收,让老百姓能够达到亩产百斤鱼、千斤粮、万元钱,极大地增加了农业的附加值。根据南郑区的产业发展规划,荣国村已发展水稻综合种养面积1300亩左右。为此,镇村两级成立工作专班,便于协调规模化土地流转,为乡村振兴开辟一条新路径。

品种、技术、效益再提升,打造升级版

2022年,荣国村引进汉中田禾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该公司在传统稻渔综合种养的基础上,更新品种,种植日本越光米,实现品种升级;在种植技术上,从水稻育秧、插秧、水稻的管理和收割实行机械化,相比传统的种植方法,机械化种植省时、省工、省苗、提效、增产实现了技术升级。该公司引进的日本“越光米”,经过150天的生长就可以进行机械化收割。该公司今年流转的600亩土地发展“稻渔综合种养”,种植经济效益高的日本“越光米”,亩均优质稻米产值就可达2800元,当地农户可以通过流转和务工实现了稳定收入,实现了品种、技术和效益的升级。

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,促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。荣国村作为南郑区乡村振兴示范村,在区上的大力支持下村购置大型旋耕机2台,大型收割机2台,荣国村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,从今年秋季开始正式对外承揽业务,仅此一项,可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3万余元。荣国村农机合作社成立之后,村两委集思广益,建立起了完备的农机合作社运行管理机制以及效益收入分配机制,与本村参与稻渔综合种养的专业合作社合作,村两委班子成员实行排班制跟班作业,针对本村农户收割和翻耕田地只收取每亩80元的农机具的耗油费用,让利于本村村民,实现村集体经济全民受益。据估算,今年秋季到周边村收割和翻耕田地可实现村集体收入6万元。(通讯员 何祥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