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下,镇巴县渔渡镇花果村青脆李熟了,放眼望去,林果累累,夏收正盛。
五年前,花果村大力发展林果经济,投资700余万元建李子基地,500亩青脆李、五月红都到了挂果期,今年产量约30吨,年务工工资50万元。
近年来,镇巴县大力实施秦巴生态保护工作,瞄准“两山”资源转化,借力“生态+”,从“拼资源”到吃上“生态饭”,实现“生态保护、经济发展、林农增收”多赢目标。
赤南镇水丰渠繁,土地肥沃。梅坡村王永红和当地老百姓都盼望着当地能有一个因地制宜的产业。“我们致富不能因山而困,梅坡村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。”对于脚下这片沃土,王永红充满期待。
几年前,王永红成立了赤南梅坡红娃农牧开发有限公司,流转村民土地1500亩,主要种植青脆李,并在青脆李园区中套种乌药800亩,按照“高山种大黄、矮山种李子、天麻”的思路,每年不仅能带来150万元收益。还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靠打工实现了增收。
“我们全家都在李子园务工,加上土地流转费用和入股分红,每年能挣1万多元。”73岁的脱贫户温中寿在家门口盘算着“经济账”。如今,赤南镇林下经济产业欣欣向荣,青脆李、蚕桑园、青花椒和中药材等被这片肥沃的土地被滋养得鲜活。
镇巴县充分利用林地资源,发展天麻、大黄、重楼等中药材13.43万亩,林下年养殖森林猪2000余头、养蜂2万箱、土鸡等4.9万只,培育涉林专业合作社78家,入社2468户,林业产值6.25亿元。并依托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,在13个镇(街道)79个村发展经济林6.8万亩,核桃、茶叶、板栗、油茶等扎根大山,带动2800户1.2万人增收。走出了一条致富路。